漫步石材街頭,放眼望去,充斥著形形色色的廣告牌,怎能說石企不注重宣傳?可是,大同小異的廣告內容混雜在一起,客商無法從中進行選擇,宣傳效果大打折扣!缎聫V告法》的實施,引起各界熱議。對于“最大”、“第一”、“獨家”、“領軍”等極限詞匯使用頻繁的石材行業卻很少發聲,大部分持觀望狀態,主動向廣告商要求修改文案的更是寥寥。

石材人應擺脫“作坊思維”,建設自己的品牌,為產品增值,提升行業競爭力。建設品牌,除了實干,宣傳亦不可少,合理的推廣會讓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當下,石企需結合自身特色,繪制差異化路線,從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中脫離出來,提高產品辨識度。石材行業則需致力于石材知識的普及,消除消費者的錯誤認識。 “要是在之前的暴利時期,很少人會花時間去看行業期刊。”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說道。十多年前,經濟發展所釋放的紅利使石材行業超速發展,各類投資蜂擁而上,產品供不應求,進入石材行業就等于掙錢。石企們習慣了“坐等收錢”的交易模式,街邊的廣告牌更像是工廠的指向標,宣傳也變得多余。當時,只要你有點錢,租個場地,擺些大板,就可以開始經營了。準入門檻低導致石企負責人能力良莠不齊,從業人員多數出身農民、工人、船夫、裁縫等,素質較低。這決定了石材行業的整體廣告宣傳意識相對淡薄,企業老板要么認為做廣告沒有用,排斥各種營銷宣傳手段;要么有點廣告意識,但對怎么做,在哪里做不明確,收效甚差。經過市場競爭的洗禮,許多老板的廣告宣傳意識漸漸上來了,開始接受各種的營銷宣傳手段,但由于行業長期缺乏人才建設,善于營銷推廣的可用之人并不多,難以形成專業的執行團隊。企業事件的推廣力度大部分止步于當地或更大一級行政區域。 除了一些石材集散地,其他地方很少能看到石材廣告。“在石材市場發一則廣告,幾乎所有人都可以是目標受眾。若是在省級平臺做廣告,不僅成本高昂,且無法預判宣傳效果。”我們算了筆賬,“以電視臺為例,在黃金時段播一條8秒的廣告,一天一次,一個月要兩百多萬。”石材行業現已進入微利時代,這個成本是很多企業不愿承擔的。

“**灰”是**石業去年初推出的新品,也是他們做的大理石唯一品種,當時市場低迷不景氣,要推廣談何容易。“他們就在雜志上打廣告,在石材交流群以及朋友圈里反復強調,提高產品曝光度。”但凡大板市場有人來進貨裝車,就將樣板以及名片送上。僅去年,他們就送出的樣板就有三四百份。經過一年多的努力,“**灰”成功打開市場,銷量穩步增長。品牌差異化的作用可見一斑。
石材宣傳常見于戶外廣告、DM單以及報紙、雜志等傳統廣告媒介,F今,大部分石企都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,定期更新企業動態、產品展示或發布一些民眾喜聞樂見或與石材相關的文章,偶爾也會跟跟熱點、組織線上線下結合的推廣活動。但這些還不夠,企業應整合報紙、雜志、廣播等傳統廣告媒介以及微博、微信、網站等新媒體的資源,嘗試新聞事件策劃,利用媒體追逐新聞的規律,來達到企業自己的宣傳目的。比起廣告,新聞宣傳可以用文圖的方式,把一件事說得明明白白,可以把企業要傳達的目標信息傳播得更準確、詳盡。
此外,圍繞事件、緊跟熱點進行新聞策劃,常常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。大量的事實證明,事件最具有傳播力,石企可借力將自己的理念傳遞得更遠。注重宣傳,并不是要企業去鋪天蓋地地打廣告,而是充分利用已有宣傳渠道,借助媒體資源,追求最大的投入產出比。此外,企業還需重視相關人才的培養,以保證宣傳活動的深度和持續性。
----------張海濤 2015年10月24日